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10

生日後的閒聊

Image
(最近火紅的"貓下去") 今年生日依舊過得很忙,不過都到這把年紀了,沒上班還帶個小孩,會記得自己生日的大概只有家人和十年老友了。其實家人(透過老爸新買的iPhone)在對岸為我祝賀,他們正開始為期8天的旅行,大陸旅遊雖然不是我的菜,但只要能坐飛機出國......都有度假感嘛~唉,有小孩之後,行動自由度要大打折~ 雖然這回生日低調度過,不過我一直在思考關於前中年危機的焦慮。嗯,這又是自己發明的名詞。 不過,上個禮拜看到Cheers 4月份"35歲的自信"專題,我才察覺這大概是我們這一代的世代問題,應該不是自己的單獨體驗吧。這個世代的35歲就像以前的三十而立一樣,才要確立些什麼事情。不過有意思的是,調查結果指出,真正過了35歲後,回頭去看35歲時覺得重要的目標(文中選項是"存到某一筆錢")卻也沒那麼重要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 有經濟基礎是重要的事,不過那大概是屬於安全感的選項吧,真正的核心還是在"夢想"上。 是不是已經踏上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道路? 是不是心裡有個歸屬? 我從29歲開始就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情、找尋答案,卻一直到33歲才隱約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我以為找到一份真心喜歡的工作一直做到底(專業),就是答案... 但或許是我的夢想太大,沒有世俗的選項可以完成吧~當大家在百米衝刺的時候,我還在跑道邊散步,呵呵。 也或許散步就是我的抵達方式,到處轉轉繞繞,這一陣子做A、那一陣子做B,有一天我能做A+B+C的事情.... 所以在35歲前,我雖然有焦慮,看著身旁的人一一"咻"的超過自己,卻不再害怕了。我就還是悠閒散著我的步吧~ 這就是我今年生日給自己的禮物。

女人的三心二意

Image
(新加入廚房陣容的小紅與小橘) 無關感情,其實我是要寫一篇敗物的懺悔史,針對自己的一時衝動以及可憐的售貨員。 怎麼會跟售貨員有關呢,因為我也當過售貨員,知道換貨這檔事有時候真的很麻煩,此時就會很厭惡這種機車客人。總之,最近我又換了幾次貨,又給人家添麻煩了,唉。 你有過換貨的經驗嗎?買了A物回去後,怎麼想都覺得剛剛也列入考慮清單的B物比較好,於是不怕麻煩地再跑一趟換成B。一旦有了這種換貨這種念頭,就算是多了一個baby要背著去、貨品大到要坐計程車...這些因素都無法阻擋我想換的決心。只要想到不會用到的東西累積在家裡,就全身不舒服。我曾經換過最重的東西是一支le creuset的媽媽鍋(老天,這麼重的東西也拿回去換喔!)沒辦法,因為買的人其實是小白,只有下廚房的我才知道鍋子重成那樣只會打消我使用它的念頭,為了很實際的使用率,我還是拿回去換成小一點的鍋子。 還記得第一次換貨的經驗,其實是高跟鞋(很詭異的選項耶)。大學時有一次在士林夜市買了一雙黑色的鞋子,我才穿到巷口,回來就覺得咬腳,當下我就察覺這雙鞋應該不太適合我,以後大概也不會想穿了吧。於是,當天我就拿回去跟小姐說我想換另一雙。 眼尖的小姐拿來瞄一下鞋跟,就跟我說不行:"這雙鞋走過了。" "可是我才試走一下下耶" "可是妳還是試走過了啊" 無言,只好摸著鼻子默默把鞋收回去。 雖然換貨沒成功,但印象深刻到讓我記得這麼清楚。這讓我上了一課,為了保留換貨的機會,以後在真正使用前就要下定決心啊。這顯然是我這種買東西容易三心二意的人才會得到的教訓。 我最常換貨的東西其實就是鞋子。大概是因為我對鞋子這樣東西不是很瞭解(只要穿得進去就可以,咦,又不是灰姑娘勒),也沒有太多的堅持(在我的字典裡,鞋子沒有搭配或換季的概念)。所以往往回家後認真體會一下才發現:鞋子太小、顏色不對...有人說過,花最多錢在鞋子上的女人最聰明,因為鞋子是最貼近人身體的一樣東西,舒服的鞋比其他東西都來的重要。但,殘念的是,鞋子是我最不重視的東西。想到大S那樣蜈蚣腳般的收藏鞋子,完全無法認同(還是光著腳丫在家最舒服不是嗎?) 咳咳,換貨商品其次多的是...認識我的人應該猜得出來,包包女王如我,最挑剔的當然就是包包啊!說出來可能要被笑,不過我曾經在一個櫃上換過三次包耶!很匪夷所思吧,不是我喜新厭舊,實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