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08

最黑暗的時代

Image
(Paris,2003 美好時光只能回味) 每年年終都要來碎碎念,今年原想在國外逍遙過的美夢已碎,只好實際一點來寫篇占星觀點的2009展望。 呃......接下來要宣布各星座分別為幾顆星......?很抱歉,我不是瑪法達,為12星座寫明年運勢的工作還是交給他和唐老師比較好,12月晚一點 google一下就找得到。我想談的是我這幾天的新發現。 對我來說,冬天是蠻適合研究占星學的季節,或許是頭腦能比較冷靜、也可能是因為天冷的熱奶茶令人特別來勁。這兩天應朋友要求看時辰,才赫然發現明年流年的狀況,追根究底之下乾脆一併看到兩年後。我想,只要是研究占星學的人,應該會發現明年8月中~9月中的 Grand Cross大十字 註1 ,分別是:土星(穩定&權威)、冥王星(破壞&重生)、天王星(突變&創新)、火星(衝動&競爭) ,所以,今年的金融危機(土星和天王星對衝)算剛開始而已,冥王星一到位,又全部重新洗牌,會發生怎樣可怕的事,我實在不敢想。 接著土星、冥王星、天王星的T-Square 註2 一直維持,到年底會稍微舒緩,2010年初會起死回生一下,2月初土星天王星再度出現對衝,T-Square再度出現(所以這時候又是低點喔~ 註3 ),此後土星與冥王星、天王星與冥王星的90度緊張的角度,會一直斷斷續續出現,2011年5月再出現的T-Square力道就沒之前這麼強了。由於這幾顆長期星走得很慢,幾年下來它們會一直玩拉鋸戰、糾纏不清......嚴格來說,經濟要到2013年才真正成長復甦。果真是條漫長的道路,而我們才剛剛開始而已。 不過,隨著這幾顆星的纏鬥,2012年海王星(夢想)也悄悄地從水瓶座移到雙魚座囉,之前近十年一直很風光的科技光環會慢慢減弱,群體一起走向海王(雙魚的守護星是海王)夢想至上、柔軟迷幻的世界(尤其大家已經受盡折磨後),所以可想而知,如宗教、心靈成長、電影與影像藝術產業、甚至酒精藥癮、神棍問題等,會成為下個十年受重視的領域與議題。 所以,既然時機歹歹,不如學會柔軟一點吧。當所有彷彿堅固磐石的政府或企業機構,都被瓦解重組了,小型有機體反而能隨時調整、如魚得水。身旁不乏許多朋友,選擇在最壞的時機下辭職,勇於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在大家看來非常愚蠢,但未嘗不是開創另一種可能?我比較傾向前白髮社長的看法:"亂世裡才能出英雄,這是地位(or 財富)反轉的好時機。&q

最熟悉的陌生人

Image
當Web2.0模式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自然也演化出一些現代人共有的溝通情境。在Blog上人人都能當作家,卻不是每個人都持續在寫;不論你寫或不寫Blog,每天會看的部落格就是固定那幾個。加入我的最愛的Blog粗略可分兩類:理性的屬於功具類的Blog,這可能和自己常用的知識工具有關;還有感情性或社群性的,如好朋友的Blog,具娛樂社交意義。就後者而論,其中可能有一堆自己根本不認識的人的Blog,還為數不少呢。加入理由不外乎:Blog用字遣詞夠好笑勁爆、談論內容有興趣、和自己同個領域等因素。每天花時間將這些Blog"巡迴"一遍像電視轉台一樣才安心,隨著時間累積,這些陌生人的生活點滴似乎也變成自己的一部份,我戲稱為網路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可能會有疑問,大家哪來的美國時間看陌生人的部落格。但人性是愛探隱私和 gossip的,不然像史丹利、女王、酪梨壽司、彎彎...這些Blogger是怎麼紅起來的?這些人遙遠地跟自己無關,但卻在某一篇Po文裡,莫名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或者看著某些Blogger到處吃吃喝喝的食記,三不五時上天下海的遊記,搭配"有圖有真相"眼見為憑的虛擬真實,彷彿自己也跟著格主四海遨遊了起來。 拉下我的最愛選單,最熟悉的陌生人大致的類型有:占星學家、社會學家、日劇迷、時尚達人、阿宅事務所、背包客等。雖然主要在談各自的興趣或專長,不過偶爾也會聊聊自己的生活點滴。所以,有時會巧合地出現他們與我自己相同的經驗,或他們之間奇妙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因為這些無名Blogger正如大家平凡的人生一樣,會抱怨工作疲倦、和男女朋友吵架、會結婚生小孩...所以,除了看Blog有興趣的素材以外,好像也跟著他一起參與人生似的。比如小白最愛看食記,因為最愛寫食記的是到處吃喝拍照的小女生,所以最近出現一票Blogger陸陸續續結婚的風潮,造成連續的"空窗期"(小白抱怨連連,因為blogger們忙結婚造成食記停擺,全部變成籌辦結婚記),不過,小白竟然因此知道水晶指甲這種玩意。而我則碰到占星學家、社會學家接二連三生小孩的浪潮,他們巧合地吹起共同的人生旋風。 後來也發生過最熟悉的陌生人就在自己身邊,變成認識的人。我在出版社的時候,固定有看一個研究生的部落格,因為文筆不錯、常談論和媒體有關的內容

占星的一些釐清

Image
(小菲舊作) 每次與朋友聊到我對占星有興趣的時候,自然不免俗地就像電視節目主持人一樣問我:"那妳看我 XX座的運勢怎麼樣?啊,我朋友是魔羯座的,他們有什麼特徵..."。 頓時我就變成薇薇安或者唐X淇星座大師,當下只好配合演出一下,免得現場尷尬。其實星座和占星,程度真的差很多,星座可以10分鐘說完,但占星10小時也說不完,這就是為什麼電視只能說星座的原因,其實是有本身的限制 。 另一個最常出現的劇情,就是朋友丟一個生日給我,要我立刻說他的命運怎麼樣,簡直把我當算命的。的確,算命的人同時凸顯了這種"立刻算出"的時間差,來賺取一種"厲害的價值",這也是心理學的一種戰術。但我不想像算命先那樣表演,而是用非常嚴謹的態度去看待每個人的星盤,難道一個人的一生,可以用這麼短的時間看透、道盡一切嗎?我不相信。有時候,看一個盤可以看一個下午,可能因為碰到難以參透的sign,或者想用另一種方式去詮釋它,因為人生的劇本是有彈性的。我認為,面對一個盤該有的態度,就像面對一個活生生的人,需要完全的尊重。有時看著看著,常常會跟著這個盤的人生劇碼,隨之感嘆、同情或者打從心裡佩服,因為命盤雖然有令人惋惜之處,卻也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沒有看過完美無缺的命盤,卻看到很多人反轉了他原有的限制與困境,驅使自己活出自己的道路,這就是占星最令我著迷的地方。 當然,人趨吉避凶是自然的反應,也常常碰到朋友現實生活中的求助,比如什麼時候運勢會比較好之類的,有些人只管結果論,就是很單純歸咎於運勢起伏,似乎自己不需要做任何事。其實很多時候調整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老生常談一句:"一念之間",其實非常切中核心。所以,有時我只做提醒的動作,不然形同我把他的功課做完了,剝奪了他體驗過程的權利。有時人對於未來一無所知,反而才能勇敢、才是幸福的。在還沒走道下一站之前,我能做的是給對方一點心理建設,而不是預言者。 歷史上理性的科學家托勒密、牛頓、心理學者容格等,都對占星學著迷。因為科學的宇宙與秩序,可以在人身上看到同樣的體系,甚至相互呼應。 人的星盤就像小宇宙一樣,有自己的體系與循環。如果鑽研占星只是為了趨吉避凶,那樣也稍嫌膚淺了些,雖然這種理論有實務的功能,不過我倒覺得背後有著更大的支柱,比如宗教的意義存在,提醒我們要學習謙虛,認真面對每個不同的生命。

菲姐的廚房

Image
(日本大根加工沙龍照) 不是我改行要賣鍋子,而是想記錄這一個月以來我的宅女史。 在九月初秋颱還沒每週報到之前,我過著像影星躲狗仔隊一般近乎足不出戶的生活。其實是因為外面太陽太大、又懶惰去覓食,寧可不出門也要想辦法在家裡弄點東西來吃,於是開始了我的烹飪實驗。 從小以來秉持著"君子遠庖廚"的原則,一直對烹飪這件事提不起興趣,相反地還對女性與廚藝的連結非常反感(咦,和最近日劇"正義的夥伴"的惡姊姊相似?)雖然我有個非常會煮菜的媽媽,但同時也造就了無能的女兒如我。不管菲媽一直跟我洗腦:"烹飪是女人的天性",我才不信性別那種鬼理論。也有男性(不是小白啦)用孔子的"食色性也"或者"抓住男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勸誡我拋棄那樣沒女人味的堅持(可能有反效果吧),我想那種理由還不如去說服日本人可能有用些。 不重視煮東西這件事情在搬家的時候分外明顯,家裡的書箱好像怎樣都拆不完,但廚房的物件卻少得可憐:一個鍋子、一支大湯匙、兩個泡麵碗、電磁爐就這樣。所以我的冰箱向來"內心非常孤寂",有時候甚至覺得其實把冰箱插頭拔掉應該也沒有差吧。冰箱冰最少東西為原則,甚至連買菜的時候也挑選"沙漠食物"(我個人的定義)--也就是可以放到兩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以上的食物(夠厲害了吧),在長時間內以物盡其用的方式,絕不浪費食材弄成食物。 話說這個年代,政治退位、美食當道,食記部落格多如狗,各種雜誌都要闢個美食專欄,大眾也以尋找美食為樂。只是不曉得像Jamie Oliver講究煮菜的人是否也有增加?從小看媽媽做了N本食譜筆記、每天樂於烹飪,我戲稱菲媽"花了30分鐘的心血,我們輕輕鬆鬆5分鐘就吃完了",她將客家菜與閩南菜融合的每日實踐(practice),成了我們的每日消費(consume)。多麼弔詭,消費的時間越短,她的成就感越大。 秋天的廚房實驗方式非常簡單也很後現代,看今天想吃什麼菜,然後 Yahoo知識+ 一下各種食譜,Word 剪貼筆記滿足我的知識蒐集焦慮,然後就去廚房進行田野工作。漸漸地,對食材味道與油溫火候的感覺慢慢能夠理解與掌握(很金牛的過程),也逐漸了解人家說的"快速的成就感"是什麼意思:從生的食物(中性)可以變成好吃的熟

Goodbye

Image
最不會說再見這件事。 在兩個月前,公司附近的誠品關了,台北華爾街的氣質指數當場下降30個百分點,我也失去中午的避難場所之一。空蕩蕩的房外除了斗大的"租"以外,還留下很酷的璧貼:真正的旅人,從不說再見。 今天是實際上的最後一天,跑完離職流程後又到客戶那邊開會(還真矛盾啊),客戶大頭也順勢請大夥一頓川菜,在炎熱的午后,遙遙搖手告別。 回到警衛室換證,一夥人很像出外景一樣狂拍,在客戶的園區內拍照,回到公司後也不停在辦公室拍照...一群人在一起拍照,總有種拍日劇的感覺,不小心會突然感動起來。 今天我一一分送寫給大家的小卡,其實很口語也寫得不好,一點也沒有編輯的文筆與水準,但是我只想寫真心話,沒有修飾或矯情。於是老闆MSN回我說:她已經熱淚盈框了。後方隱約聽到擤鼻涕的聲音。 在開會出發之前,我不敢讓自己陷入感傷當中,免得收不回來。理性的雙子第一個跳出來檢查剛收到的網路cue表,是否如期把網站的整個九月排到鋪天蓋地。我寧可把這種感覺延後到再會之後,感傷這種東西,還是自己一個人品嚐就好了。十年前的我,很認真地感受當下每一刻情緒,用力地快樂、投入地悲傷;現在我離自己的情緒十公尺遠,客觀地看著其中變化,或許這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人生常常很多時候,是不知道那一刻是"再會"的。 想起來的時候,才驚覺那一次是最後一次見面,那可能是十年前的事情...諸如此類。 所以會意識到再會這件事,還要去處理這件事,還真是有點難度。 今天拍照嘻鬧中,實習生說:"我們好像死觀光客一樣在拍照喔~" 其實就因為旅人知道,未來可能再也不會來了,能身處其中只有此時此刻,所以要用照片去留住當下。 再會是為了提醒還在那裡的人們,珍惜現在有的一切, 因為只有在離開的時候,才會想要留住些什麼。 這是我對再會的新解。

生日前的星盤解析

Image
整個七月都在忙著生病,彷彿把一年來的辛苦一次發病出來一樣。 其實接近生日的時候是最好的反省時刻,想想這一年做了什麼,又錯過了什麼。 這次決定用解析星盤的方式,來自我解析(同時也是辯解)一下,或許未來能做為映證的根據也說不定。 最近覺得自己月亮雙子9宮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沒有累積學習就會覺得不安。關於月亮雙子有一個很奇妙的巧合,我曾把周遭所有雙子月亮的朋友做了小市調,發現朋友們都有一個奇妙的象徵:就是從小有兩個母親,除了自己的媽媽之外,還有另一個母親—可能是奶奶、阿姨或乾媽等養大自己,或者與這位女性長輩一同住過一段時間。或許這也是月亮雙子的人對學習一直存有一種焦慮感的原因,從小需要不斷適應扶養自己的母親的變化。 不過,近年來最感困擾的應該也是這顆雙子月亮,因為它高掛天頂成為事業星,所以每次占星師都跟我說:妳能同時從事兩份工作(其實是喜歡同時進行多種工作)。加上水星又是我的命主星,所謂月有陰晴圓缺,所以我的工作會這樣變來變去的,應該可以稍微被理解吧。就在月亮的正對面,還有一顆超懶散的海王星,所以國中小時愛畫畫、彈鋼琴,來逃避無趣的學校生活;大學時聽音樂泡咖啡店搞自閉;寫論文時總是用電影、日劇(影像)來逃避壓力,這種壞習慣一直到現在還戒不掉,簡直把海王星發揮到淋漓盡致。而我現在的工作也是與海王座落的3宮—傳播媒體相關,幸好它與我11宮的一堆個人星呈和諧相位,所以在大公司工作游刃有餘。 最可憐的就是在月亮與海王星相對拉扯之間,有個夾心餅乾火星;所以一旦月亮想奮發向上研究嚴肅的東西,海王星就跳出來喊:「給我速食、平民的東西就好~」弄得沉落在12宮的火星在內心焦急,卻遲遲無法動作。殘念的是:雙子月亮想法如光速,處女火星行動如龜速。其實也不能完全怪火星動作太慢,它的原則是精準與效率,而且背後的指揮官太陽與土星相合,所以精神堡壘以謹慎為先。缺點是火星怒氣的抒發方式相當卒仔;痛恨某人的發洩方式,是想像他背後被砍一排刀之類的畫面(海王星又來了),然後自己就破涕而笑,獲得救贖了(怎麼這麼沒用啦~)。有時候我非常羨慕能夠正面與人表達生氣、發生衝突,因為有勇氣表達出怒氣,同時代表能保護自己。 最不入戲的是自己的獅子太陽,因為包括我自己沒有人覺得我稱職。如果套用靈魂占星的說法,可能是前一世希望來世能夠

數位音樂Wiki :城市音樂,你的音樂社群

Image
城市音樂 網站 http://city.music.hinet.net/citymusic/main.do 自己算是1/3 獨立音樂的樂迷(另1/3是古典音樂,1/3是國外搖滾樂) 早期2001年時因為朋友介紹,聽一些四分衛、1976等樂團的音樂, 在2003年時也會聽 Tizzy Bac、蘇打綠、Mogo Run等的音樂(最近則在迷Echo)。 其實想想,現在年輕人很幸福啊,除了西洋、日本音樂以外,還有台灣的獨立音樂可以選擇。 以前自己大學的時候,台灣還沒有這些樂團可以欣賞, 頂多只能聽些比較具個性的歌手,像楊乃文、陳綺貞之類的音樂, 偶爾輾轉買到大陸樂團如花兒的CD,多半只能聽西洋搖滾樂略表安慰。 其實現在這些團也就是我這年紀的這群人, 能夠在小時候學音樂,或者叛逆成功爭取自己的另一條路的一群戰士, 不管社會的主流價值規範,仍非常努力創作、唱出自己的心聲。 我不想用複雜的理論或者華麗的詞藻,去形容這些樂團的成就與創作的偉大, 因為從熱情支持的樂迷,以及內心的感動就足以說明一切。 然而,現在有一個小小的數位革命在悄悄發酵,我很幸運地參與到城市音樂這個案子的催生, 其實發起者是曾待過奇摩、只大我兩歲的傢伙,現在有如"臥底"在中華電信工作, 催生這個專案,為的是為音樂人、以及樂迷們建立一個平台, 數位介面的目的有如WiKi一般,所有User都能自由編輯使用現有的音樂資訊分享平台。 城市音樂不只是收集獨立音樂的數位音樂圖書館,價格也是平易近人的獨立音樂超市, 同時是個能分享所有展演活動的平台, 只要你想告訴別人的活動訊息,誰都能 po上去與他人分享。 關於這樣的夢想,我個人非常佩服,因此抱著不只是服務客戶的心情,同時帶著使命感在工作。 (儘管對外統籌的掛名是一個知名的音樂評論人,至於實際情況如何,我不予置評) 網路的社群有自己的力量,如同音樂革命的力量生生不息, 如果現代的人群間,數位音樂與網路社群已經成為如同呼吸一般自然的溝通模式, 那麼就一起到這個數位音樂Wiki來,共譜這個音樂社群分享的樂章吧~~

Take off

Image
對於文字的多義性,個人覺得是語言最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今天看到 take off 一詞,突然狐疑起字義1 與字義2 的同字異義之間的關連。 字義 1. 脫下;移去 He took off his raincoat and took out the key. 2. 起飛 The plane will take off soon. 3. 休假 He took three weeks off in August. 為什麼起飛會用這個詞?硬要解釋的話,唯有 take something off,才能 fly。 今天因公到某合作單位的主管辦公室,其實為的是訴求和平的"外交"之行。對方突然語重心長說了一番話,道盡廣告業的辛苦,也點到我的心坎。我何嘗不知選擇的孰輕孰重,求全不可能,不小心犧牲的還是自己。 確實處於懸在半空的感覺,對於未來我沒有明確的把握。只是隱隱覺得某種混亂的征戰應該快要結束,就像最近輪番看著的日劇也總有大結局的一天:結束是為了開始。 於是我也像"重慶森林"的梁朝偉一般清理起跑道,儘管不確定阿菲在哪個 California 等我。

京板神小旅

Image
第一天在地鐵看到 outdoor 廣告,忍不住驚叫連連,立刻變身閃光族~~ 然後又在心齋橋看到超讚的兩代 にまいめ共同代言~ (唉,果然是職業病....)

理想的邊緣

一直都像臥底在社會中的外星人一樣 其實自己是個100%的理想主義者 所以每次在現實生活中喘不過氣時 都拿理想當我的擋箭牌 逃到音樂、文字或者理論當中 每次任性退場時,朋友都會驚呼:妳好勇敢 我都不太能理解是什麼意思 就一個長期以來的窮鬼來說,存款超過1萬就覺得很滿足 後來我才理解 原來我們採取的價值觀點是完全不同的系統 慢慢理解到那種多數人的系統是怎麼回事 窺見實體價值的創造有其奧妙,他們追求的是另一種自由 儘管有多少人在路途中失去方向,失去對夢想的信心 或許現實與理想並不是這麼涇渭分明,也沒有誰比較高明 如果能抱持著理想過一輩子也是件幸福的事 只要能堅信自己的價值軌道 最辛苦的是拿這邊的價值去衡量另一邊的價值 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時候 拿魚的何不向熊掌幫炫耀自己的擁有呢 對現實說謝謝指導 與理想預約未來 理想的邊緣,其實能看到更多風景

娛樂至死 part1

Image
標題其實是來自於Neil Postman的一本書名,雖然Postman早在1985年就把電視時代批得一文不值,但我卻想談跟他有點背道而馳的觀點。 所謂現代的媒體,已經被太多被娛樂包裝的資訊、被置入的節目或設計過的觀點與對話所圍攻,包括我自己工作的一部份,就是身處於媒體的第一線,同時身兼閱聽人的自己,為客戶以及消費者假想出"互利雙方"的方式。有點像為人作嫁一樣,幫記者設計好最有看頭的畫面是什麼,甚至連新聞稿一起附贈;替消費者想好怎樣的活動最有創意,對某個品牌來說才有加分效果.....當然重點是客戶對你的創意,到底買不買單? 或許從這個角度來看,說穿了,還是商業邏輯在背後運作。 我也曾用學院派的角度去批判廣告這個必要之惡,但後來遇見拿著PDA算出一天營運要花多少成本的老闆,煩惱著如何將他的商品宣傳給普羅大眾後,才學會用另一種角度去理解廣告主的立場。總之,創業者的心情,就是想把他覺得最讚的商品推薦給所有的人。假想一下:就像 Steve Jobs想與全世界想聽音樂的人熱切推銷 i Pod的心情--差不多就是那樣。因此,最瞭解如何運用各種媒體工具的我們,肩負了最後一米的衝刺任務:該如何搭起商品與目標消費者之間的管道? 說來感嘆,古騰堡革命後報紙被賦予政治使命的光榮年代已不復在,媒體在民主資本主義的現代,在沒有戰爭(只有選戰)厭倦政治、想想還是只有享樂的年代,已經變身成娛樂的最佳代言人,也就是廣告最重要的橋樑。(當然,我們會想辦法讓它變得更有趣些~) 儘管大眾媒體已經逐漸式微,所有媒體都變得越來越小眾,閱聽人的注意力與觀賞模式也越來越Msn式與視窗化,其實都凸顯了"每個人接觸的媒體、想看的節目原來都這麼個人化"。於是廣告從節目的縫隙變身為節目的主體。比如傳單變身為廣告面紙的歷程,剛開始消費者管他是在廣告SPA還是燙髮,隨手就丟,於是後來配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將宣傳物改裝成面紙,總該會用了吧?為了延長訊息停留在消費者身邊的時間,廣告主還真是用心良苦。 於是我們太多似真實假的新聞或節目,其實都是廣告主與媒體通力合作、精心安排下的成果,暫且不論那些置入行銷的新聞或節目,偶像劇裡出現的任何物品或地點,都可能自然地成為下一個討論話題。你可能曾察覺到這陣子某部電影、某個節目多麼流行,真是新風潮啊~(其實你就是我們的TA,所以廣告怎樣打都打到你)這陣

僕の步く道

某個百無聊賴的下午,看起舊日劇"僕の步く道"。 這部日劇其實在2006年底去日本的時候看到的,同時期的還有"交響情人夢", 當時很難想像後者後來在台灣播出後,會捲起這麼大的流行風潮。 回到僕の步く道上,其實是一部步調緩慢內容雲淡風清的日劇, 很安全地處理,沒有顯露自閉症者可能的負面景況,所以我常常忘記草なぎ剛是自閉症者。 劇中熱愛自行車的大竹輝明,讓我聯想到電影"麗村三姊妹"裡一直騎自行車的瘦小孩子, 不同的是這孩子,是在媽媽逼迫下以環法自行車賽為目標,每日臥薪嘗膽、像繞圈圈的白老鼠一般悲情。大竹卻是個打從心裡喜歡自行車、也每天用腳踏車實踐的移動者。 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大竹,卻很自然地把人導到最原始、純真的道路上,像後照鏡一樣照出每個人的原欲。 其實很多事情,脫去太多的包裝、廣告或社會的價值,剩下來的其實不過是最根本的情感需求。 尤其是最後大竹堅持努力後,就像一般人一樣參加40km的自行車賽, 就在接近終點站時,赫然聽見鳶的叫聲,於是照著自己的心意繞到旁邊的小道去,循著鳶的聲音尋找蹤跡。 正當加油團群起呼喚他回到主跑道時,大竹的媽媽卻這麼貼心地說:"讓他去吧,我們等他回來"。 於是,大竹放棄(這是一般人對比賽的價值)眼前即將到來的成功,卻到一個能聽鳥叫、吹風的地方,享受自己的快樂。 這是非常感人的一幕。 大竹的生活原本是多麼規律而安全,人可以從日常生活不斷的重複與熟悉中,獲得練習與安全感。大竹第一次繞出他的路線時,是為了尋找他的姪子;第二次繞出目標(比賽)的路線,竟是為了追尋不同於動物園裡的鳶。 繞道的人生也不過如此,在別人眼中的可惜,對自己來說,這絕對是無法重來的體驗與享受。 在自我的世界裡可以堅持,可以狂放,反覆中亦有自由。

三合一的人生

今年過年期間小菲到處趴趴走,明明沒幾天假期, 還在台北市、板橋、新竹和彰化間走動(之後還到了花蓮兩天機遊,冷到爆.....) 雖然已經結婚但還沒有實際的"成家"感, 原以為到彰化參加同學會的,卻莫名被同學的家庭聚會二合一, 於是我和另外三對夫妻、大家長陳伯母一起吃了社交飯(這對我來說真是痛苦不已) 最可怕的是伯母說句:"明年阿姨也生個寶寶喔....."(媽啊,饒了我吧) 雖然天倫之樂是世俗的幸福之一,但我不覺得當媽媽這件事有這麼開心。 我想我大概還在原來的那一頭吧,亦或者這樣的想法之後也不會改變。 正如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中提到的, 人生就是"矛盾、幽默、改變"三合一, 這麼懦弱的我總是用矛盾來困擾自己, 以為自己能把改變弄出花樣來, 卻仍學不會幽默去面對我那虛度的人生。 一個久未聯絡的朋友說,妳怎麼還是這麼悲觀? 但我不認為悲觀是件壞事,我的力量來自於從悲觀的谷底爬升上來, 如果我能在黑暗中看到價值,那麼還有什麼光明我看不見? 我對一個出家的密友說, "其實我很羨慕妳,能夠找到自己的目標,並且朝這個理想去努力; 能夠不斷地檢視自己、讓自己更臻智慧,同時幫助別人。" 如果有一天我能達到這樣的理想,那應該會是無憾的人生吧。 希望新的一年裡,我們能離理想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