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11

時光之河

Image
最近看書有種複雜的情緒。龍應台2008年出版的"目送"讓我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因為我一看就淚流不止,搞得很像在看悲傷連續劇一樣。 大家對這本書印象最深的可能是"目送"這篇寫親情的文章,網路上轉寄的頻率頗高。龍應台牽著孩子的手看著不必追的背影、還有女兒最後一次目送父親的感嘆。父母子女一場這件事在自己當了父母後,才能進入角色易位的切實境界。(有時候心裡會升起一絲疑惑:爸媽為什麼可以從來沒抱怨過養育辛苦這件事?)看著父母逐漸年邁,又進到第二層生死的境界(對,那也意味著自己未來必經的道路)。 不過,讓我淚如雨下的原因是1949大江大海無以為繼的蒼涼情緒,那種就算沒有相同背景卻能穿越時空、撼動人心的悲傷。比如"回家"裡那個永遠回不去的江山與午夜夢迴的回憶,在"寒色"裡對家打破空間時間的定義,都是能穿越不同時代的感動。而"寂寞"一文中的美學也讓我找到知音而會心一(苦)笑;還有"菊花"和"俱樂部"等文,大概上了年紀會感觸頗深。 儘管我的祖母在日本殖民的時代唸小學、父親1949年在台灣出生,我從小被規定只能說國語甚至得淡化我是客家人...其實遷台人民的歷史滄桑與我歷史的根無關。但那些高中時代背到滾瓜爛熟的"陳情表"、"出師表"在不同的年代傳誦,在不同的世代流轉的意義一樣讓我動容,感嘆的是得過了三、四十年後各人有個人真切的體會。這讓我有深切的悲傷。 我想起這三年在韓良露那裡上課,我大概是全班裡最年輕的一員。或許人多半要上了年紀才能參透命運的無常,認清無法掌握的定數。所以我把過來人的心路歷程謹記在心。之前韓的父親才經歷一場大劫,她甚有感觸地說:"人到這個年紀,你才理解世間最珍貴的不過就是你與某個人相處有限的時光"。 正如她一對夫妻朋友對話佐證: 丈夫抱怨說:"帶妳吃遍各地美食,我還跟妳分析各家名菜評比,妳卻不記得!" 妻子悠悠回:"我只要記得每次和你吃飯時的時光就好啦!" 妻子顯然更勝一籌,把時光之河攤開,有一個靈魂能記得和另一個靈魂這樣的相處時分,在一個小吃攤的共食,都勝過一間米其林五星餐廳啊。 文學讓不同世代的情感跨過時光之河,時間絕對是絕妙的

我那血淚斑斑的投資史

Image
(這位查稅大史,你太認真了吧?) 有沒有搞錯?小菲竟然寫起投資史這種文章了? 對,因為不喜歡數字所以跑去念新聞,我相信這是很多新聞系學生內心不願意說出的真相。不懂理財投資真的很吃虧這件事,卻是三十歲以後才有深刻的體會。實在是最近感觸太多了(就是認賠殺出啦),如果我能勇敢地寫出投資失敗的原因,或許能拯救一些還未踏入或尚未做出錯誤決定的朋友,那也未嘗不是我失敗投資的剩餘價值(泣)。 大概是因為我有顆天王星在二宮吧,理財投資我一向是憑"突然來的靈感"(聽起來比較像賭徒啊)。我曾經碰過的投資有基金和外匯。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隨便買基金都會賺錢,我買兩次基金都是賠錢收場,第二次好死不死還碰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反正到現在2011年了還是很難看的負數,最近我看著他們實在覺得很礙眼,乾脆出清轉移目標算了。 失敗沒什麼可恥的,重點是有沒有學到一些教訓,我就認真寫點投資心得的筆記,算是給自己一個教訓吧~ 1.紀律是最重要的 這裡的紀律包括定時關心一下購買的標的最近狀況如何(就像我最近疏於關心,結果印度基金一下就溜滑梯,想救都來不及),還有賺多少時要賣出落袋為安、賠多少時就不要猶豫認賠殺出。2008年金融海嘯時,我就很阿Q地想:我只要沒賣就沒賠啊!眼睜睜看著投資報酬率跌到-10%,這時很後悔之前在+10%的時候幹嘛不賣掉,等到-20%的時候嚇到停扣、含淚無法割捨,最後甚至到-50%,完全套牢、死了這條心。投資人一定要先給自己設定一個安全網,比方說漲到10%就不要貪心還要等更高點,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的標的;跌到15%時就該思考是否要拯救剩下的存糧了,這時要提醒自己:剩下的存糧還能拿去其他地方"重新開始"啊!不要為了失去的15%傷心,要為剩下的85%找出路。 2.買賣時機決定了勝負,口袋不深那就等待時機 這個我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因為我的基金多半都是在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初買的,史上高點~進貨成本高,未來要賺錢當然很難啊!後來我沒上班也就沒銀彈了,當然基金也只能停扣,沒能加碼攤平。投資不是一股腦地在幾個月、半年內全部投下去,又不是定存時間越長利息越多,選對時間進場、細水長流才是王道。後來我在買外匯時才理解等待時機進場是件很重要的事,當匯率低到見獵心喜時,你會很嘔自己口袋不深! 不過,誰都無法保證自己買的成本夠低,低點不是人人都碰的上,所以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