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06

《Animus》愛的理由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還嚇了一跳,黑木瞳也會寫書喔?(還拿下「日本文藝大賞」的最佳散文作品獎喔) 可能因為自己很欣賞黑木瞳,同時她是我理想中未來四十歲時所希望的樣子。身為演員、女人和母親的角色,到底為女兒寫出了怎樣的散文,讓我頗有興趣翻開這本書。儘管這是她在《maple》雜誌連載三年的專欄文章集結而成,但一篇篇母親的絮語卻勾起我內心的共鳴。 黑木瞳從一個「我並不是為了當某人的妻子才來到這個世間的」人,熱愛工作、不煮菜的拒絕婚姻者,轉變成每天為女兒做便當的母親。這並不是和女性的義務妥協,而是基於對生活真實的體驗。二十九篇母親的絮語談自己怎麼走入婚姻、自己的工作或興趣嗜好、自己和母親的情感、自己對女兒的焦慮和憂喜種種情緒……不只是女人的纖細與神祕,也包括女人的勇敢與韌性。 身為職業婦女要兼顧家庭與工作,應該是現代母親的無奈吧。大家或許對於母親的犧牲論也是耳熟能詳,卻也可能造成小孩的內心負擔。每每與生活爭取時間的她,對事業與家庭生活的平衡卻有處之泰然的看法:「一般人認為沒有小孩時,可能十個小時都是花費在自己身上,但有了小孩之後這些時間就會減少。但是,我們的生活其實不是可以用外在的計畫來衡量的。去思考什麼才是有價值的、應該選擇什麼、減少什麼、限制什麼等等,都是沒有意義的。」無法兼顧的生活就是真實的生活,沒有絕對的取捨,只要盡力而為就好。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身為女兒對母親複雜的愛恨情愫。面對最熟悉的家人,時而融入其中或如觀察者般置身事外,同時交雜著對相似的喜悅與恐懼。由於她的母親經營食堂,長年一直是”在家工作”而無法和小孩好好聊天的,所以她在小學寫作文題目「我的母親」時,寫出:「有一天如果我成為母親的話,絕對不要當一個像母親一樣的母親。」孩子單純卻鋒利的言語,透露女兒希望母親不要工作的願望。諷刺的是,她自己後來也變成那樣的母親,也許有一天女兒也可能寫出這樣的作文,一個母親如何事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或許是演員的訓練,「我極端多愁善感(wet)的性格,加上有時卻又是置身事外(dry)的反應,讓我和女兒的關係有時後會有點不協調。」在公私生活領域轉換著角色與情緒,看著電視虛實交錯而一起哭泣的母女,竟成為最感人的畫面。曾聽過幾個當了母親的朋友談到每天發現女兒出乎意外的成長學習,令她驚訝不已,混雜了生物的本能與慧黠的童稚。「女兒發想的契機,也成為母親學習的一環。」或許這才是母女之間真實的調和

《流言菲語》隨記

一句勿忘初心,似乎讓我在雜亂的思緒裡找出一點線索,得以抽出線頭來。 當初念傳播的動機(或喜好)仍然沒有改變。雖然是從文學與文字創作開始的起點,但秉持著「文字不過是個工具而已」的想法,真正重要的是傳達的理念和能撼動人心的本質。奇怪的是到了這個年紀,面對種種世俗價值時,我的眼前竟然一片茫然慌亂,自己被多年來從不遵從的規矩給滯留了。 如果一開始的座標就畫偏了,刻度當然對不上標準設定。像是素來畫潑墨的繪者,有一天突然拿出皮尺丈量圖畫,用建築模型的要求在問比例尺一樣。 所以我這一年都處於這種想要校正誤差的焦慮裡。先是想嘗試全新的領域卻又裹足不前,之後則面對令人失望的工作與人際關係卻無能為力,問自己生活的熱誠該來自何處。 真是,這是何苦呢。 既然原本就不以常態做標準,也無須把常態撿過來折磨自己。 所以要記得自己的初衷,哪怕看來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卻是快樂的立足點。 哪裡都可以開始與結束,如果越在意過去,越無法開創新的可能。 我想我的勇敢才開始紮根。

《流言菲語》月餅的怪夢

隨著秋高氣爽 我也人心浮動 不知道是否因為 中秋節只拿到公司發的柚子而沒拿到月餅的關係 我竟然作了個怪夢 夢中的我尋遍家中客廳十幾盒月餅 竟然全是零零碎碎或半個的月餅 我問我妹:難道沒有完整的一個月餅嗎? 我妹回答:妳一定要今天吃嗎? 我無奈說:難道想吃個完整的月餅這麼難嗎? 醒來後的我頭痛欲裂 參不透這是什麼意思 在MSN上有朋友問我怪夢的內容 果然內容很具戲劇效果 對方捧腹大笑 不懂解夢只能拿心理學來解釋一下 大概是從工作衍生出的怪劇碼 其實我對中秋節月餅有種美麗的幻想 因為這幾年到處打零工 很期待進入職場後的第一盒月餅 雖然有同事提醒我公司大量訂的月餅都選很廉價的 不過對我來說似乎不只是這樣而已 還帶了點鼓勵自己的味道 結果還有人跟我說 我給妳完整的月餅 真的是多謝了(電腦螢幕前我笑到不行) 但願大家生活都像月餅一樣圓圓滿滿 那些零零角角的就留給我的夢好啦

《流言菲語》我的游牧遷居史

最近在忙搬家的事情。人家說房事茲事體大,打從生活活動範圍、經濟投資觀點、甚至風水問題都讓人一個頭兩個大。當然我沒有買房子那麼複雜的考量,不過租屋的經驗也算豐富。我從十八歲就開始台北的遷居史,上從陽明山下到木柵都曾逗留過,住過八、九個地方,搬家也算是習以為常。 大二的時候曾和一個宿舍室友一起住過那種沒有外窗的房間一年,房租便宜得可以,但是我們常有那種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覺,走到外面才知道自己不是穿得太多就是太少。有時睡得過火,要是不看時鐘也不知道現在是白天或晚上,這種感覺其實蠻詭異的,加上房間的空間小得不到3坪,所以我們常往外跑,回家真的只是為了睡覺。 於是後來我決心以後再也不住沒有對外窗的房子。一年後又和一群外校學生一起住,共租一層公寓還有共享的客廳,而我常在那個不能開火的廚房裡的洗衣機上(這也是個奇怪的地方),用電磁爐煮通心麵。這可是烹調食物的最大極限,因為學校宿舍不能開火(雖然我曾經在耶誕夜吆喝同學到宿舍煮火鍋,還瘋狂地在走廊上擺桌),而一般租給學生的房子多半不會有廚房。雖然,大四時我曾短暫地住過幾個月有廚房的地方,但是頂樓加蓋的悶熱和每天爬五樓的麻煩,還是讓我寧可犧牲押金也不願住下去(只要忘記帶任何東西時,都會非常痛苦地要再爬一次五樓…),後來頂樓加蓋屋也列入絕對不住的黑名單之一。 因為搬家的頻率很高,也影響我挑選”家具”的考慮因素,一定要方便遷移搬家。比如小桌子要折疊式的,雜誌架、CD架要方便可卸式,CD Player收音機或電磁爐也選體積最小的(簡直像日本人一樣)。當然,打包行李的速度也很快,自有一套快速收拾也便於拆箱的分類模式。 我之所以搬家搬得這麼頻繁也是很無奈,通常不下幾個原因:1.室友拆夥,有一回四個女生合租公寓,但是一年後各奔東西,我留在台北,一個工作到高雄,一個唸書到花蓮,另一個回家到嘉義。2.隔間不好,風水不佳。不要懷疑這個理由,我曾經住過兩個地方有這樣的體驗。其中一個是剛才說的四人組,我和其中一個室友同一個房間,她的床上方有一個樑,她老是跟我說她做惡夢。而我的床後方有窗戶,床腳那邊也是落地窗,住到那裡一陣子後,我竟然失眠幾個月(對我這種向來五分鐘就可以入睡,不知失眠為何物的人來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另一個地方也是事後才想通,自從我住到那裡後,工作不順、車禍半年了傷口還不好,詭異到極點,後來我才知道是因為那個隔間是原本的客廳,左邊整面牆是落地

《流言菲語》30拉警報

30前夕,收到異性朋友的信提醒我:「快30了 也該結婚了」 這到底是誰規定的? 所以我回信道:結婚的關鍵不在年齡,在心境啊 我從28歲時就以為自己30歲了,抱著這樣的心情生活著,所以也可以說我過了兩年的30歲吧? 不過什麼是30歲的心情呢? 從不保養的我開始注意起保養品,關心起吃什麼東西代謝比較好,七年級妹妹找我去吃吃到飽一定謝絕參加,看到捷運看板上何麗玲有如妖精般打扮的廣告,開始默想期許自己到40歲時像30歲一樣。 以前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做不喜歡的工作,一年不到就很瀟灑地換,現在開始考慮要累積相關工作經驗以表示穩定,換工作跑道變成是轉業;最微妙的感覺是現在面試的時候,常碰到主管和我年紀一樣大(汗)。 現在,真正30歲的時候,突然有種不真實感。(原來我現在才30了啊…) 不過很實際的是,問我何時結婚的人變多了,好像被包圍的政治人物在麥克風前被迫談自己的隱私一樣。(昨天,連計程車司機都問我這個問題,難道這個社會這麼沒有親疏遠近的觀念嗎?) 或許書市才會出現像「35歲前該做的33件事情」這種書,把以前的分界點30歲延後到35歲了,大概就是針對我這種”晚熟”的人作為目標讀者的。 我承認有些事情在某個年紀做會比較恰當,以免之後有老大徒傷悲之感。不過坦白說,我真的很討厭那種幾歲前要做什麼事情的書籍,簡直就像大學聯考要考的教科書一樣,不然就是對人生缺乏想像力。一個人想選擇怎樣的生活,不應該是有教戰手冊的。總覺得這種把年紀與該做的事劃上等號之間,其實隱含有判斷”成功”的成分,然後很自然地變成了年齡義務。就比如30歲的男人應該買車有事業目標,而30歲的女人應該結婚那樣,好可怕的社會價值。 不過,做到那樣另人稱羨的目標,真的會比較開心嗎?或者只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呢? 我沒有傲人的工作或穩定的存款,沒有結婚也沒有打算找長期飯票,我只想以自己的方式與力量按照自己的步調生活。 我喜歡現在這樣,偶爾下班回家可以窩在與書爭位的沙發上,慵懶而放肆地看日劇,我可以不要管堆得像小山的衣服直到假日在一起出清。在自己分類有些凌亂的書桌前,雜食性地亂讀傳播、藝術、占星或工作樣書,像小叮噹打開任意門一樣穿越時空。假日的早上在陽台曬著暖暖的太陽,遙望著河岸慢跑散步的路人,把衣服一件一件地吊上竹竿;下午的時候,或許和小白一起到舊舊的二輪電影院看電影,然後哭到衣服溼掉一片也沒關係。 你喜歡你的30歲嗎?

《Bricolage》扭轉人生

由於一個朋友問起何謂去年十大的風雲商品,而讓我思考周遭到底有哪些熱賣的商品。對了,回家的途中看到書店前面一排的扭蛋機,賓果,就是這個! 扭蛋(或轉蛋)才不是新玩意勒,你一定會這麼回答。不過,扭蛋確實現在才燃燒出它的實力。其實早在四、五年前,大家應該還記得日本卡通皮卡丘時代,那時候中國製的塑膠小公仔早就在各大夜市賣得嚇嚇叫,當時還有區分日本製和大陸製的不同,隨著大陸製的數量激增,可想而知Made in China是可能擴散到各種商品上的,這應該算現在公仔的前身。 扭蛋就是一種小型公仔或玩具,之所以會火紅,不止因為有蒐集迷的緣故,其實是因為喚起大人心中的內在兒童。當然,喜歡扭蛋的小孩也不少,但是真正多數的買家其實是國高中生、大學生,或者像我這樣的上班族。坦白說我想不太起來我是何時迷上扭蛋的,我不是狂熱者,但卻是”貢獻穩定”的買家。 就連扭蛋放置的地點也是很耐人尋味的。不得不說,這個小商品背後的商機一定很大,他們之所以擺在哪裡、選擇的扭蛋種類風格,都是有做過調查的,如果你定期常去看扭蛋機,你就知道扭蛋機是做過市調,像便利超商商品一樣以銷售量來決定上架與否的。除了夜市、商圈必備以外,多半是在學區附近的書店、學生會聚集的奶茶店前面。至於7-11前面的扭蛋機,為數不多,卻是會微妙地配合當地風俗(有小學在附近的機種就真的不太一樣…),並依照銷售狀況來決定”去留”(如果一個禮拜下來業績不佳,就等著撤櫃吧…)。以前的扭蛋會在公仔上面刻上2003或2004等字樣,來區分出新舊機種”;比如一樣家具犬系列,去年推出的樣式和材質,與今年的系列就完全不同。現在大概是新產品推出的速度太快了,就算標上2006或2007的意義也不大吧? 我是會用扭蛋來紀錄生活的人。這聽起來很詭異,說得實際些,在生活中需要小轉折的時後,我就會用扭蛋來犒賞或鼓勵自己,或者也是試試手氣的一種方式。比如有一次經過一家新扭蛋店,當時我寫論文遇到一個瓶頸,心裡就跟自己說:”給自己一個新玩具(意),作為一個新開始吧!”於是進去扭了個開車的豆腐人,那個系列發展出的類型多得不勝枚舉:草莓豆腐、牛奶豆腐、純豆腐,甚至毒豆腐都有,而且豆腐人臉上的表情很錯綜複雜,好像在苦笑,或許跟當時自己的心境很像吧。此外,在獲得順利、成功時,我也會用扭蛋來慶賀。比如我手機上的溫泉熊,是我論文口試後在北新路上的7-11扭的;有一次逛街,因為我口袋的手機吊

《流言菲語》安靜的角落

慢慢地也習慣了這樣靜默的流 電腦是工作上最親密的伙伴 MSN成為我的生命線 (不過主管一樣在線上,副作用是隨call隨到,暱稱不得謾罵) 這裡身兼數職地讓人忙碌卻也很有成就感 企劃兼編輯兼會計兼行銷 科技讓最古老的職業得以all in one 當我拿到Technology Matters 和Cultural studies樣書時 欣喜地像終於碰到老朋友 才理解大家之所以肩負壓力卻從不抱怨的原因 與書對話 是這種生態裡溝通的焦點 所以 我坐在這一個安靜的角落

《小菲行》獵取錄像,尋找聲音

本來是搶趕義大利燈飾展的最後一天,卻意外發現好展覽... 我之前去巴黎的行程太趕,沒能進龐畢度參觀, 這回北美館精簡選33 件錄影作品,讓我開心玩了一個下午。 這次的展覽多遍及早期與現代電視或電影錄影影像, 尤其皮耶.雨格、依薩.朱立安的作品都非常有趣喔~ 也幸而現在平面電視的普及,讓參觀者可以在 各種小空間裡、沙發上各自欣賞許不同趣味的影像作品。 突然想到,法國上禮拜在倡導"無電視週", 要是我們的電視能多點這種實驗性質的錄影作品的話, 想必也可透過電視讓人變得聰明點吧? 地點:北美館1F 時間:4/29-7/23 錄像作為一種極富創造力的藝術表現在六O年代早期便已逐漸萌芽,並在其後的四十年間陸續發展、成熟。法國龐畢度中心所典藏的錄像、多媒體以及裝置作品,可以說是囊括了1965年至2005年間最重要的影像藝術表現,包括昔日被排拒於美術館門外的多媒體創作,以及許多曾經不被承認為是「藝術」的錄像作品。而在2006年4月,台北市立美術館特將龐畢度中心所典藏三十多件經典錄像創作介紹至國內,由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典藏部門負責人克莉絲汀.凡雅絮女士策展,展出包括白南準、蓋瑞.希爾、比爾.維歐拉、湯尼.奧斯勒等西方錄像藝術大師的經典作品。通過「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展1965~2005」,我們將帶領觀者進入一個影像創造的世界,並倚賴數位媒材來審視現代影像媒體與藝術的結合成果,走進錄像所創造的奇幻藝術世界中。

《流言菲語》30歲的自由與限制

最近幾次和大學的老朋友吃飯 赫然發現有著相似的焦慮感 關於工作和生活的價值出現斷裂 年輕時我所不屑的那些社會價值 現在似乎一一在反噬 於是開始懷疑起自己 難道我也變平庸了? 經過朋友L和我Q&A比對 結果竟然是因為 "我們年紀到了"的關係 怎麼了 一直特立獨行的傢伙 最後還是必須走回主流道路嗎? 她感嘆地說: "等到我想這麼做的時候,發現年紀已經不太對勁了" 我頻頻點頭 不論是從事行銷工作的L 還是有如在網咖工作的我 在此刻開始質疑自己對工作的本質或熱情 搞什麼鬼 快三十了才開始想一些實際的問題 照理說 個年紀不是應該更自由嗎? 知道自己想什麼 能做什麼 或者累積一些資產 但很抱歉的是 以上皆否 於是我們被年紀提醒自己該有的義務 有如在導演倒數543時才開始背台詞的演員 如果我們有勇氣脫線演出 就變成長不大的孩子 孔子說三十而立 我不寒而慄

《Bricolage》親切的金子

Image
   電影「親切的金子」在台灣片名叫「李英愛之選擇」,打著李英愛溫柔婉約的名號卻賣一部復仇女神的電影,實在有很大的落差。這部片有趣的地方,在於推翻一般人對犯罪、法律與復仇的印象。所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現代用的是司法審判,監獄成為一個合法的懲罰場所。但,有多少復仇是在檯面底下的呢?救贖難道只有透過原諒的方式達成嗎? 故事是從在監獄裡服刑13年的金子出獄後開始的。金子當年入獄還引起媒體的轟動,因為貌美的金子怎麼看都不像是會殺害無辜孩童的兇手。這個看似親切的金子在監獄裡宛如善心天使,但她真正的復仇卻在出獄後,這些年在獄中建立下的人脈和人情債,都指向她要復仇的對象。 於是這個如蛇蠍般的女郎引起人的好奇心:兇手也有債主嗎?故事的述說,不像「追殺比爾2」那讓冗長地交代女主角為何按尋仇清單亂砍武士刀的原因;”親切的金子”用慢性如癌症侵蝕的方式佈局,你才驚覺她其實才是最大的受害者,連最後對付仇家的死亡選擇,都是假借別人之手,來完成多年來的心願。 每每在電視上看到受害者咒罵兇手甚至哭倒的畫面,通常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制裁犯罪者的方式透過現代律法來執行權利,受害者必須學會原諒與遺忘。這部片卻點出人性的通病與弱點:如果人可以選擇,那麼多數人會偏向以暴制暴的道路。因此,出獄之時推翻了牧師手上潔白豆腐的金子,要在最終復仇之後,愧對當年為孩子而犧牲的錯誤,才能真正面對自己的罪惡。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親切的金子」提醒了我們,罪惡是可以重新定義的。 p.s.這部片是韓國導演朴贊郁《復仇三部曲》系列電影之一。分別為:《復仇》(Sympathy for Mr. Venegance)、《原罪犯》(Old Boys)、《親切的金子》(Sympathy for Lady Venegance)。

《流言菲語》野蠻社長,音速小子

其實到新公司不過七天 現在卻已經接下不可能的任務 三個禮拜就要編好一本書 簡直叫我在公司紮營吧 白髮野蠻社長囂張地說 "我就是要打亂市場的規矩 " 不得已 我也只好用音速小子的方式 但願能夠圓滿地速戰速決 以前進書店是一種享受 現在則成為壓力 看來人還是不能把興趣當成工作? 目前十一宮的土星嚴格地在磨練我 哪裡有挫折 那裡就有進步的可能

《Bricolage》戲如人生,虎與龍

Image
  乍看劇照,令人聯想到「熱烈的中華飯店」或黑社會的愛恨情仇,實際上是一部關於單口相聲(落語)的日劇。你以為是文明版的龍爭虎鬥,卻是藉由相聲尋找自我的探險旅程,想學相聲的流氓小虎(長瀨智也)和轉戰服飾店的小龍(岡田准一)就這樣巧妙地帶領我進入相聲的趣味之地。 每回落語正如我們所熟知的典故,故事人人皆知,怎麼說故事才是奧妙之處,出身黑道的小虎用他的語言,為觀眾解釋現代新意,然後身為觀眾的我們,會驚覺人性的故事自古至今竟然相通,所以當故事由古裝和現代交錯敘述時,每每令人莞爾一笑。 小虎當然是個討喜的角色,討債流氓與相聲學生的雙重身份落差不但搶眼,似乎也提醒了現代人渴望多種自我的面貌或認同。小虎與小龍不是互補或競爭的立場,小虎成為點龍眼睛的關鍵人物,沒有對方就失去覺醒的契機。相聲家在鋪陳戲劇的同時亦體驗生活如戲,那種前一分鐘是繳學費的學生,後一分鐘是討債債主的轉換,在諷刺趣味之餘,也提醒了我們不論一個人的角色再怎麼複雜,堅守人我份際的方式就可以變得單純起來。 此劇有著其快無比的步調,妙語如珠夾雜無釐頭的對話,畫面之色彩繽紛隱喻著年少熱血的快感,有種後現代的獨特敘事手法。充滿著傳統/現代對比或並存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是開著高級轎車經過金龍山淺草寺斗大的雷門,或是傳統如童兵衛(相聲老師)如家族式的和式屋,拿來對比年輕人小龍窩在青山如膠囊式的分租空間;白天在Dragon Soda花花綠綠的衣服間穿梭,晚上在寺廟外的黑輪小攤小酌…編劇善用古與今、快與慢的比喻來提醒我們人生如戲,讓閱聽眾的我們發笑。

小菲舊作--乘風破浪的小橘羊

Image
   

《Animus》求職處方籤

我的所在地 氣候濕冷、小巷還有竹竿晾出全家衣服的奇景、消費力超高的木柵文教區。 常出現的背景音樂 巴哈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在還沒有收入前,這樣好像也能減低自己對物質的慾望?) 寫處方之原由 感同身受求職之苦,在大台北面試走透透感到疲倦,為晃蕩的日子下標籤。 出現症狀 看104人力銀行網頁看到很想吐,害怕參加公眾場合(諸如婚禮或過年)要拿出名片。由於年紀過大不適合拋頭露面打零工,所以窩在家的時間很長,工作類似兼職的家庭主婦,平時專門打掃並交其他室友的各種帳單。 副作用 1. 為了要為自己打氣,對連續劇或書本中任何勵志成分的語詞都相當敏感,一人分飾兩角、自言自語症狀出現。 2. 從小立志不當在廚房忙的女人,竟然在廚房弄起燒酒雞或味增湯。 併發場景 1.走到門口發現公司其小無比,沒有勇氣走進去。因此獲知謹慎投履歷的重要性。 2.竟然在下一個筆試場合裡,碰到上一個場合的戰友! 3.媒體或公關公司很愛拿既有經歷來問:”你認不認識某某某?”要命,從這點我就知道我不適合這一行。 4.談薪水的奧妙需要一點欲拒還迎的藝術。有本錢的不怕你提,沒本錢的看你願不願意殺價,在微利時代,一分錢一分貨。 久病成良醫 1.為了面試曾在內湖公司群中迷路,之後卻因此搞懂那裡 2.進公司後,才知道儘管外表辦公室非常漂亮,但是內部一半以上都是外包人員,流動率超高。難怪人力派遣公司現在很火熱! 私家正露丸 1.或許因行業有別,但多半都希望求職者精通英文,有第二外語更好。 2.雖然安靜是一種美德,但此時不要害怕疑惑或提出各種問題,正如一位主考官的比喻:求職像出嫁,不要嫁了才抱怨當初沒談好條件。 3.同儕跟我說過慎選行業,不要進那種不易轉職的行業。雖然市場價值很重要,但不要放棄自己最喜歡的領域,因為熱誠才能讓自己投入,這種價值只有自己才知道。 4.柔軟放低身段,記住來這裡工作要學的是什麼,請忽略身邊人事的耳語。

隨記

Image
我與痛苦並坐 我的王位在此 ~希臘悲劇之山羊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