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colage》遠古沒手機時代
其實人在尚未經歷過某種科技洗禮之前,應該是沒有辦法想像有什麼會怎樣、沒什麼會怎樣的,比方說十年前想想家裡有沒有電腦,差異應該不會很大,在公司或學校裡用就好了。如果現在想用電腦卻不方便的話,確實是有點麻煩。這絕不是科技決定論喔,因為是我們選擇讓科技融入我們的生活的。 不曉得大家是否記得以前沒有手機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呢? 在手機普及之前,還有BB Call這種東西短暫地在大眾間流行一陣子,記得當時辦信用卡就送BB Call算是挺常見的促銷手法。那個時候帶Call機,聽到”嗶的一聲”,頓時這個人就好像超人一樣開始急忙找公共電話停,照小螢幕上面的電話回電或打回基地台聽留言。當時,男朋友辦一支機子給女朋友,就好像擁有控制女朋友的遙控器一樣,有時也會看到女性驕傲地秀出新Call機說:這是男友送的…諸如此類。當然Call機內容還流行什麼52014、20999這種Call機密碼,現在想起來還挺聳的…. 沒手機時期的時間感不太一樣,人大概是比較有耐心的。我記得我還住在彰化的時候,我跟國中同學約在我家巷口外面的一條橋邊,烈日當下我竟然等了一個小時,那時候沒有焦急、只有耐心,在”她應該快出現了…”這樣的念頭下痴痴等候,深怕我剛走她就來了。現在想起這件事只覺得不可思議,好像笨蛋一樣,也能理解為什麼七爺和八爺有悲慘的友誼典故。在那個時代,我也只能打電話到她家,跟她媽媽說:”如果她打電話回家的話,跟她說我在哪裡等她…”簡直把她媽媽當基地台一樣留話。 記得在大學的時候,到了假日玩耍就跟現在的學生沒啥兩樣--流行機車玩法。那一次出遊是跨年倒數(那時候假日倒數是剛流行的玩意),4台車一前一後一起行動。由於大家平常出去時維持”大約一致”車速的默契,僅管或快或慢,每到下1、2個十字路口應該就會碰見。話說這個晚上,唱完歌前往Pub移動的時後,再半小時就午夜12點,也就是今晚的高潮就在倒數那5、4、3、2、1…。 但是這時速度已不是問題,沒想到倒數與續攤的人朝車潮無形中將一行人打散。 「妖精不見勒?」坐我後面的乃琦問。 「沒關係,下個路口應該碰得到。」 話說的輕鬆,但我即刻發現我的小霹靂(愛車的小暱稱)油錶告急,我相當緊張地跟伙伴說:「如果看到加油站的話要叫我一下…」 然而,我們再也沒看到前面的妖精,我加快車速甚至在那個block繞了三圈….我猜想他們應該就會在這一帶等我們,但是仍不見蹤跡,後來只剩下我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