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的東西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世界上有什麼不會失去的東西嗎?我相信有,妳也最好相信。----村上春樹
這是村上老伯寫"1973年的彈珠玩具"時提到的,常常被大家引用,我在大學的時候也非常喜歡提這一段話。或許是因為,人在潛意識裡,總想追求一種不變的永恆。
書中提到老鼠和我對於彈珠玩具的懷舊追尋之旅,隨著現代化與都市化,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化也隱約產生變化。尤其17歲到20歲的時光,無論追求什麼東西,總是那樣閃閃發亮的。
年底的週末,為了幫忙好友Y的訂婚儀式,前一晚便先到她老家員林住一晚。一踏進她家客廳,高中時候的回憶竟莫名像海潮一樣湧上來,甚至當時客廳的電視、沙發等擺設位置、她爸爸看著日本摔角節目的片段(記得這種東西我也很無奈),我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才回想到上一次到她家,竟然是14年前的事了。
那時是我們剛考上大學的暑假,電視播著日劇"愛情白皮書",Y、U、H和我四個女生買了咖啡凍等零食到她家齊聚嘻笑。正如日劇裡上演大學生的友誼與愛情,我們對模糊而充滿可能性的未來,充滿了期待。那是14年前我們共享歡樂的空間,當時我們對愛情還懵懂未知,而現在我們逐一步向婚姻的階段,突然間我意識到同一個空間裡變與不變的弔詭。
夜裡,我與隔天即將要訂婚的朋友聊天入睡,一樣的和式房榻榻米、櫃子上有媽媽那個年代結婚時姊妹會互贈的手工鉤針娃娃,正如以前的樣子。大學時我們常台北、台中流動式聚會,儘管夜裡聊著愛情的苦澀煩惱,早上仍能開心地迎接東海校園的晨霧。看著十多年來一樣不變的房間,心裡突然覺得有種回到家的感覺。這裡有不變的空間與回憶,用奇妙的平移方式,連接上那個對我來說斷裂的18歲、再也回不去的家鄉與時空,彷彿重獲接著點的安慰。
隔天,訂婚儀式在熱鬧帶點混亂的狀況下圓滿完成了,喜宴中同時也碰到兩個同班同學,少婦臉上仍舊找得出高中時代的輪廓痕跡,只是旁邊兒女成群也不比當年了。於是我這孤家寡人不甘寂寞吆喝了媽媽孩子們齊拍團體照,原來14年後,我還是個特立獨行的傢伙,呵。
酒席工作結束後,另一好友U硬是拉著我到她彰化市的家。U在7年前同樣搬了新家,不過舊家因為媽媽開理髮店的關係也還保留著,只是甚少回去。我也因此好多年沒有到U的舊家。孩子已經3歲大的U,很難得有"媽媽的私人時間",這回她想盡辦法和孩子達成協議,出門偷點我們女人的下午茶時光。
其實有那麼一段時間,我陷在U舊家的回憶裡。
可能因為剛參加完Y的喜宴,U的媽媽拿出U結婚時的照片回顧著。"小菲阿姨,妳在這裡!"U的女兒指著照片裡的我。照片裡有我25歲時的模樣,有點拙拙的,那時好捨不得U結婚了,像媽媽對女兒的心情一般。而現在,最後一個Y也結婚了,彷彿我們距離那個17歲的夏天越來越遠。
這裡同樣有好多回憶:家庭理髮廳連著客廳,鏡子、沙發和電視的擺設左右全調換了;以前U的弟弟還是國中生時,總是懶懶地賴在沙發上不愛跟我們講話......二樓有17歲最愛的整套灌籃高手漫畫,下午陽光會暖暖地曬進來刺痛我的雙眼......
這個空間仍然存在,儘管家具擺設調換了,酒櫃上泛黃的照片依舊。這個空間裡的人,在這裡生活、穿梭著,共同體驗過喜怒哀樂。儘管時光流動著,回憶卻停在這裡。隨著時間遷移,人進入不同的生活模式階段,我以為人的情感會隨著時空逐漸被稀釋,於是漸漸遺忘當時說過真摯的話語。
突然間瞭解為什麼U這麼執著於一小時的下午茶,是想回到那個18歲的單純時光,那一份相信。
幸好有不變的東西,我這麼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