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mother and lover Posted by Picasa 兒子讓媽媽與情人這兩個原不相干的女人連上了關係,故事就從這裡開始。男人一直搞不懂為什麼會有婆媳問題?明明自己的媽媽和女友人都很好,為何相處就是會”卡住”?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同性讓這種檢視的標準變得不同:比方爸爸對男友的態度總是比媽媽兇的多,而媽媽對女友的挑剔好像在面試媳婦一樣。劇中與媽媽相依為命的兒子,絕對是個體貼女人的新好男人,卻常放心不下媽媽而讓女強人的女友晾在一邊。體貼女人是這男人的優點,卻也是最大的缺點,因為女友莫名地踏進了親情的禁區,只為了搶男人心中的第一順位。 劇中溫柔性格的母親與開朗傻大姊(有時很爆笑)的女友相遇後,沒有台灣劇惡婆媳的衝突,卻仍免不了女人微妙的感覺與互動,這種「因立場不同才有衝突」的描寫反而更為真實。劇中描寫了媽媽佔有兒子的矛盾感受與女友亟欲成為男人最需要的女人的渴望。也許戀母的兒子有著依底帕斯情節,但在媽媽的心中,兒子又未嘗不是她最後的情人,他的成長歷史她都清清楚楚,男人說過”保護媽媽”的責任感喚更起女人心裡那種被需要、獨佔的曖昧。 然而,此時兩個女人的戰爭變成愛情與親情的角力戰。媽媽或情人的吃味,在兒子眼中簡直不可思議,像火星與地球一樣無法比較般,這兩個女人卻很嚴肅看待。劇中以美空雲雀的歌,來談這種進或退的藝術: 「當你想贏的時候,就已經輸了…」 饒富意味的歌詞,一旦有了比較的心態,便是凸顯了自卑、懷疑與不安全感。其實情人或母親的立場各有優點,兩人卻急著為缺點辯駁。最後兩個女人選擇以退為進,形成了相當趣味的結果。 這種類似探討婆媳相處的戲劇,讓我想起另一部日劇「末子長男姐三人」(深津繪里、岡田淮一主演)。描述的是一個屋簷下女人們的生活點滴,一個媳婦要面對婆婆與三位大小姑還真的是恐怖的戰役,不過卻也因為”敵人眾多”而分散了注意力。「媽媽與情人」著眼在兩個女人上,彼此很清楚”搞定對方就對了”,也因為如此戰役煙硝味顯得特別濃厚。乍看劇名,會以為這齣日劇的重心在兒子阪口憲二身上,不過實際焦點卻出乎意外地落在母親身上。儘管這三個角色裡,最可憐的其實是凡事包容的女友,然而最後劇裡呈現女友也為人母、照顧小孩的心情,也暗示了這是身為母親所經歷的心理過程,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如果想知道獨子為何深愛著母親(劇中的:”將生我養我的母親列為最重要的人有錯嗎?”令人印象深刻…),或母親...
Tokyo Posted by Picasa 看完日劇「東京灣景」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在才寫出”讀後心得”,關於這部日劇總體來說算是不錯的,但是讓我比較有感觸的不在它的劇情本身,而在於它透露出欲達成日韓融合的一種矛盾渴望。 劇情描述的是一個在日本長大的韓裔女子追求愛情的故事,除了血緣以外她幾乎是一個日本人,彷彿一種宿命般、如同她的母親,她愛上了一個日本男子,當然最大的衝突便是來自堅持韓國家庭本位的父親。其中的曲折之多,我就不在此敘述了,最後愛情的力量讓韓國女子與日本男子有情人終成眷屬,達成種族融合的美滿願望。比較特別的是,這部日劇不乏韓國明星的參與,花絮還強調許多日本電視台與韓國電視台的合作畫面,朴龍河好像外交大使一樣出沒在劇中;這部日劇相當巧妙地投射出韓國女子的精緻(仍堅持讓仲間由紀惠飾演上班族的韓國人)與日本男子的包容(儘管是粗獷的勞工日本人出身,卻擁有書法家的潛力),彷彿暗示著日本男性陽剛足以吸納韓國女性陰柔的可能。 不由得令人想到韓國在影視工業上的崛起,當韓國電影或韓劇在亞洲大放異彩,港星聲稱韓星精神得學習而港劇頗受威脅、連日本人都風靡韓國明星的當下,日劇身陷一種困境與壓力。韓劇依循日劇的都會、愛情題材,用韓國本土帥哥美女上演,外銷至亞洲的市場反應,證明了韓國影視工業的異軍突起。在「東京灣景」裡可以隱約感受到日本電視台的一股焦慮,企圖以融合的方式將韓國吸納進入日本的範圍,儘管韓劇本來就是挪用了日劇的模式拍攝,但日劇必須以這樣的方式來宣示影視的主權。 然而這種吸納不是首度的作法,從日劇「流轉的王妃」裡看到企圖對中國釋出的善意,不忘宣揚日本女子的美德;以「弄假成真」將香港藝人納進日劇範圍,反映出日本電視台對亞洲偶像風向的敏感度。因此,日劇的特色就在於將亞洲的一切流行文化轉化成”日本的”,由日本發言。 與其說「東京灣景」這部日劇表面上在倡導日韓融合,不如說是暗示了韓國學習了日本才得以有現在的成就,(劇中女主角就是在日本的社會中成長才能有所成就,這在韓國的社會裡怎麼可能發生?)儘管青出於藍,但畢竟是徒弟,日本影視帝國依然堅持其地位,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融合,而是潛藏的反撲。
shall we dance? 對於一個已組家庭、長年過著規律生活的上班族來說,後來變成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活在地球上幾十年,我們都知道,對於該做的事情很清楚,身邊所應該付出愛的人也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食物、討厭什麼昆蟲等等,但是,有什麼是能真正燃起你內心的熱情呢? 所以”美國約翰”不只因為窗邊女人的身影而走進舞蹈教室,而是聽到那乾渴的心對他呼喚救命。某些時候,人生需要一點改變,拋掉那些長期為了應付生活的理所當然與冷漠盔甲!但跨出這一步不容易,因為社會對男人學跳舞的刻板印象:無非是為了把妹或自己女性化的嗜好。所以從一開始單純的好奇,而嘗試舞動肢體,解放了秩序綑綁的身軀,藉由身體的舒展發現自己的另一種可能。 shall we dance(Japane) 相較於日本原版的「我們來跳舞吧!」,美國版似乎帶著點不合宜的壓抑與道德成全。可以說在美國是不可能有這種故事發生的,人可以藉由多得眼花撩亂的運動、度假去解除自己的壓力,內心有怎樣的曖昧情愫仍可以勇敢追求。這確實是一個亞洲才有的故事,面對每天沈重的工作壓力,背負社會價值觀而失去突破的勇氣… 然而,正如「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裡隔壁的老人對艾蜜莉所說:「如果任憑機會流逝,漸漸地妳的心會變得乾枯易碎…」當你發現某個可以讓你開心的人或事,抓住那個能讓心自由的韻律吧!